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中心概况 机构设置 研究方向 科研成果 人才培养 合作交流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留言簿  
    中心领导
    桩基研究室
    地基处理研究室
    大直径工程井研究室
    岩土工程信息化与标准化研究室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研究室
    测试组
    土工试验室
    办公室
   


如何搬运8万吨重的沉管?来看这艘“巨无霸”
2023-06-08 17:16:37  

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是国家重大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工程,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联通深圳、广州、中山三地,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目前全长17.2公里的桥梁工程已经合龙,长6845米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今天(6月8日),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最后一个管节及最终接头将开始浮运安装,随着它的浮运安装成功,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将全线合龙,预计深中通道将于今年11月底全线贯通,2024年建成通车。

此次浮运安装将持续到11日上午,船队预计6月9日凌晨船队将抵达隧址,开展后续系泊、管节沉放对接相关工作。

总台记者吴媚苗:“在珠海桂山岛的深中通道沉管预制厂,世界首艘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已经与海底沉管隧道的最后一节管节——E23管节以及最终接头完成合体,管就搭载在一体船的下方。

通过缆绳操作来拖动一体船绞移,从坞口缓缓移动到外海面,随后进行护航船舶编队、调姿,就可以正式开始浮运安装了。它将运往50公里外的隧址,预计6月11日完成隧道合龙系列作业。

深中通道的海底隧道,是深中通道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长6845米,是世界最长、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自开工建设6年半左右,也创造了多项新纪录。沉管隧道采用整体预制水下管内推出式最终接头方案,也是世界首创。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合龙的出发点,就是建设者们希望探索更加高效、精准的方案,同时在世界沉管隧道施工领域力求实现新的突破,不断勇攀高峰。隧道的最终合龙也将决定着深中通道2024年建成通车目标的进度。

世界首艘浮运安装一体船开始出

世界首艘浮运安装一体船是一艘怎样的船?这艘船正在做哪些准备?未来将会执行什么任务?

总台央视记者郑连凯说:“上午10点半开始,世界首艘浮运安装一体船已经缓慢出坞。深中通道的最后一节沉管全长165米、宽46米、深10.6米,大部分都沉在水里。船和沉管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工作人员形容,像大人抱孩子,平躺着紧紧地抱在怀里。”

世界首艘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有哪些特点?这艘“巨无霸”船长190.4米、型宽75米、型深14.7米,甲板面积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沉管重量8万吨,和船体加在一起,有10万吨重,相当于一艘巨型邮轮的体量。因为体量太大,它的航速很慢,时速为5节。

虽然航速很慢,但这样一个巨型联合体在运输过程中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是船和沉管结合的紧密度。正式出发前,在船坞内已经进行了三次沉放演练。32个巨型拉索将沉管与船体连接,每条拉索都可以将数据实时传到指挥中心,进行可视化分析,随时纠偏。

第二是航程。全线行程近50公里,跨越7个航道。出发后大约15公里,途经港珠澳大桥,然后进入长达21公里的伶仃洋航道,这里每天通航的船舶高达4000艘以上。

第三是天气。根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信息:出坞和航行期间,风力三四级,浪高不高于0.4米,但是落潮的潮差相对较大,对一体船航行有一定影响。

大约十几个小时后,预计明天凌晨,世界首艘浮运安装一体船将抵达施工地点。

世界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

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联通深圳、广州、中山三地,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当前世界上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为什么要采取这种集群形式?工程有哪些难度?一起了解!

从横门互通行驶不到2分钟,汽车就驶上了深中通道中山大桥。

总台央视记者李伟代说:“深中通道的桥梁像一条巨龙蜿蜒在伶仃洋上,这种S型的线路是基于水文地质、防洪、航空限高等多重综合因素,行驶的过程也更舒适安全。”

从中山大桥向东行驶约2公里,在非通航孔桥上还专门设计了万顷沙互通,这是世界首座海域枢纽互通立交。车辆可以在这里实现中山、广州、深圳之间的便捷互通。

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跨海段长达22.4公里,跨越伶仃洋三条主要航道,采用西桥东隧的方案。全长17129米的桥梁部分自西向东依次为中山大桥、西非通航孔桥、伶仃洋大桥和东非通航孔桥。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表示,“我们整个项目,既要满足航运未来发展的需求,又要满足航空限高的需求,从整个工程风险,特别是营运风险更为可控,工程规模适度,那么桥隧组合方案比全隧方案更优,为了实现桥梁和隧道的快速交通转换,就在中滩设置了西人工岛。”

总台央视记者李伟代说:“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是深中通道桥隧转换的关键构造,从这里开始,深中通道将从桥梁部分转入全长6845米海底隧道部分,未来汽车将从这里驶向海平面下,最深将在海底40米的沉管中行驶。”

 

全长6845米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段长5035米,由32个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6分钟左右穿越隧道,就是东人工岛。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表示,“未来,珠江西岸的人跟深圳机场以及前海实现快速交通转换,就是通过在东岸设置了一个高速公路水下枢纽互通立交的形式,所以最终深中通道项目就是采用了桥岛隧水下枢纽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

深中通道工程地处伶仃洋海域超强台风区域,穿越11条断裂构造带。2016年12月西人工岛先行工程开工,全线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目前,深中通道桥梁工程已经全部合龙,随着海底沉管隧道合龙,今年底“桥、岛、隧、水下互通”工程将全部贯通,预计明年将建成通车。

通车后,从深圳至中山的时间将从目前的一个半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左右,对构建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具有重大意义,将进一步拉近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时空距离、提高大湾区的“硬联通”和“软联通”水平。


 

版权所有:河北省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网站开发、技术支持:石家庄鑫纳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冀ICP备10202299号 冀公网安备 13011002000339号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槐安西路555号 传真:0311-66723267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