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商店、超市、菜市场购物或乘坐出租车,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时都可以“扫一扫”二维码。二维码作为物联网重要的感知技术,主要运营环境、应用场景完全依附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金融电子支付可以说是目前二维码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移动支付业务375.52亿笔,金额202.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06%和28.8%。
二维码的普及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也造成很多安全隐患,比如有人把病毒植入二维码,“扫一扫”就会把钱财非法“扫走”;在没有网络信号的地方,无法扫码支付。二维码应用带来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金融欺诈、造假制假、商业诚信等问题,尤其在金融支付领域出现的问题,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央行规定,从2018年4月1号起,一天静态二维码付款不能超过500元,主要原因还是基于二维码的安全性问题。
华为终端日前宣布,华为联合银联在多个城市推出“碰一碰”支付,即只要将NFC手机靠近有“碰一碰”字样的NFC标签,手机屏幕就会自动弹出收费界面,输入金额即可,无需任何APP或二维码,就能完成支付。
NFC是指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手机指具备NFC功能的手机,在出厂时即内置了智能安全芯片,无需再更换SIM卡或其他硬件,就可直接在手机上申请并下载银行卡,即使在没有网络或手机信号的地方,也可实现近场非接触支付,电子现金充值和现场小额快速交易等。
经测试发现,NFC手机支付需要在小于10厘米的范围内才能通信,而且只能是点对点通信,这就保证了数据传输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只要终端设备在用户的管理范围内,就没有被盗刷的可能性;NFC手机采取SE芯片硬件加密和软件加密相结合方式,不到0.1秒时间就可以完成ID与密钥等数据传递,因此,黑客在如此快速交换数据的条件下截获并破译无线电信号的几率很小,保证了支付的安全性。
为了增强用户对NFC使用的黏性,目前NFC手机的用途除了支付外,还可作为公交卡、地铁卡、门禁卡和登机验证等。据银联统计,从2017年底到2018年9月,全国范围内已有近20座城市的公交、地铁开通了银联云闪付,而NFC支付正是云闪付体系的主要部分。
支付宝和微信也在布局NFC。如支付宝重启了NFC公交卡,腾讯乘车码开放小程序HCE模式中就具有NFC能力,并各自可以在杭州、武汉、青岛等城市使用。
其实,国外早就有NFC支付,尤其在美、日、韩更为普遍。在国内,目前NFC手机发展迅速。对于用惯了二维码支付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接受NFC支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过,NFC支付在安全方面优势明显,会成为与二维码支付一较高下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