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中心概况 机构设置 研究方向 科研成果 人才培养 合作交流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留言簿  
    中心领导
    桩基研究室
    地基处理研究室
    大直径工程井研究室
    岩土工程信息化与标准化研究室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研究室
    测试组
    土工试验室
    办公室
   


技术进步已成我国碳减排主要驱动因素
2018-05-02 17:41:46  

二十一世纪中心“气候沙龙”聚焦科技支撑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议题。

从开始的“参与者”到后来的“贡献者”,后《巴黎协定》时代的中国,正在成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引导者。

如何引导?底气之一来自科技。

426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举办第八期“气候沙龙”。中心副主任汪航介绍,“气候沙龙”每期选取不同关键话题,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营造“宽松、开放、进取”的氛围,搭建科技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和科研工作者讨论气候变化问题的交流平台。

本期的关键词,是“科技支撑”。

如今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第一碳排放大国。

中国已承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

数据显示,“技术进步”是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20062015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技术、能源转换效率提高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分别实现减排约 13.45亿吨、2.44亿吨和8.5亿吨。2017年年底,我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了46%21世纪中心全球环境处张贤博士介绍,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达到了约60%

那么,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科技投入如何?沙龙中,专家展示了一组历史数据。

在气候变化领域,“十五”期间,我国科技投入约为25亿元“十一五”期间,136亿元;“十二五”期间,这一数字增长到约150亿元;“十三五”期间,投入还有望再创新高。不过,仅2014年,美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投入就达到了617.4亿元人民币,欧盟在2014年到2020年的年均科技投入预计超过890亿元人民币。

产出如何?

如果单看论文这一指标,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科研论文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2007年到2017年,全球11%的气候变化领域科研论文来自中国。

 论文的背后,是一支正在壮大的研究团队。2017年度气候变化领域发表高水平文章的中国作者达12000余人,是2007年的7.5倍。尽管如此,我国气候变化领域论文作者数,还不到美国的二分之一,不足欧盟的三分之一。

“应对气候变化,要走出一条科技创新的新路。” 科技部社发司副巡视员孙成永多年来一直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他在沙龙上指出,从数据来看,我国在气候变化上的科技投入虽有增长,但还远远不够。“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虽然已经有‘并跑’甚至‘领跑’的技术,但很多技术在国际上还处在‘跟跑’阶段。科技支撑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仍大有可为。”孙成永表示,今后应当“技术研发和基础研究并重”“政策分析与典型示范并举”,提出科技应对气候变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如何将“科技”这一宏大命题,落地为切实可行的应对气候变化举措?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与会人员也特别提到了推动建设“绿色技术银行”的作用,强调要汇聚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先进技术,服务绿色技术转移转化,支撑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中心主任黄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气候沙龙”是气候变化战略政策研究的补充形式,通过聚焦主题、自由讨论、启发思路、碰撞火花,加强研究和分析能力,更好地支撑科技部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

 

 

版权所有:河北省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网站开发、技术支持:石家庄鑫纳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冀ICP备10202299号 冀公网安备 13011002000339号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槐安西路555号 传真:0311-66723267
您是第 位访问者